40天售罄1万套,他们这样打造原创少儿科普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编客实验室 Author 金超
金超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婴童分社
5月8日,当我打开ERP系统,惊喜地收到了《侦探菜小白科普推理故事书》第3次加印的消息提醒,此时距离这套新书上市才40天。40天售罄11200套,加印3次,总印量达29000,这大概创造了我从业以来套装书加印的最快速度。回望整套书的策划、编校、上市的过程,有挫折、有纠结,也有惊喜和收获,对于打造原创少儿科普书也有了一些小心得,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侦探菜小白科普推理故事书》(以下简称“侦探菜小白”)是一套为小学低年级孩子设计的桥梁书,通过“烧脑”的侦探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故事中为孩子科普趣味的科学知识。作为原创科普书,我认为“侦探菜小白”有着这样几方面的优势:一是引人入胜的推理故事,二是深度融入故事情节的科学知识,三是浓厚的中国底色。我想从体裁、内容、形式的架构来具体拆解一下这套书,以此梳理我们打造这套原创少儿科普的思路。
01
体裁
故事、科普、推理的三位一体
在少儿科普书里,“神奇校车”系列大家都耳熟能详,它凭借着有趣的科学冒险故事,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像这样的故事科普,区别于大众认知更广的百科类图书,更强调运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呈现科学内容。它不单是故事,也不单是科普,而是利用文学艺术的体裁将严肃硬核的科普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经历从亲子阅读到独立阅读的阶段,科普阅读还是应从阅读出发,不能为了科普而失掉阅读本身的趣味性。孩子是天然爱看故事的,只有爱看,才能更好地学习到知识。但从市面上的畅销书来看,能把故事和科普结合得很好的原创类图书还是比较少的。
“侦探菜小白”系列的最大亮点就是它的故事。这套书里的每个案件都经过精心构思,它不是悬疑元素的堆叠,而是突破了陈旧的故事模板,以化学反应、物理原理、地理知识等科学内容为核心,带给读者戏剧性的惊喜,以故事来驱动科普。
而“侦探”元素的加入,不仅给故事增添了悬疑、神秘的气氛,吸引小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背后的真相,更为科学知识的出场搭建了舒适的空间,让“故事+科普”的展开变得更加流畅与合理,因为推理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般侦探故事常见的逻辑推理在“侦探菜小白”的故事中有了科学知识的加持,变为科普推理的形式。“故事、科普、推理”三者产生了良性的互动,也是呼应了这个系列我们给到的定位“科普推理故事书”。
当然,这样的创作是非常有难度的:故事要充满悬疑同时不落俗套,情节的设计及破案的过程要有严密的逻辑,科学知识的融入又要自然不生硬……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来来回回地推敲、打磨,甚至是推翻重写,像生物、地理分册的故事都经历过不同版本的迭代。这不仅需要创作团队进行“烧脑”的创作,对编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找BUG的高手,以至于有段时间我们聊天的高频词汇就是“掉头发”。
但这样做的好处是,创作出来的故事独具特色,不能轻易被模仿、复制,这也是原创故事最核心的魅力所在,我们也是以此来不断激发作者的创作潜能和坚定作者的创作信心的。
02
形式
丰富的内容与细节是把双刃剑
“侦探菜小白”的核心定位是一套以小学低年级孩子为受众的桥梁书,为了帮助他们渡过识字期,整套书采用了非常多样化的文本表达,语言活泼灵动,不仅有气泡对话、环境描写,还有分镜漫画、数据图表、段落文字,以及知识外链、活动拓展等等,各种版式互相穿插,漫画阅读、文本阅读、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兼顾。而采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自主阅读的信心,也能够启发他们通过读图来展开想象,进一步强化对于文字的理解。
“侦探菜小白”的画风是漫画风格的,很多人第一眼会惯性地认为这是一套漫画书。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它的表现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就像一个万花筒,配合推理故事情节的推进,会延伸出不同的变化。可以说,它的形式是高度配合内容的,甚至就是它内容的一部分。
现在很流行用科学漫画的形式来为孩子进行科普,孩子也非常喜欢,但是对于识字阅读过渡期的孩子,光看漫画是远远不够的。“侦探菜小白”在充分利用漫画形式的基础上,始终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呈现,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过渡到自主阅读的阶段。
“侦探菜小白”系列也是细节满满的一套书,主笔胡媛媛老师堪称“细节狂魔”,不仅创作的故事伏线千里,还埋了很多梗,同一个故事里的前后呼应是基本操作,甚至在不同故事里也有互动。这样丰富的细节和多变的形式,也给了整个统筹排版很大压力,尤其是在我们选定了32开这个桥梁书比较常规的开本的情况下。现在回头去翻与作者方的沟通记录,可以常见“版面太满”“注意图文位置关系”“这个情节是否简化/省略”这样的意见。
作为编辑,我们非常能够理解作者想把尽可能多的内容呈现给读者的心情,但很多东西也并不是越多越好,细节多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也尤其注意平衡这一点,仔细思考哪些内容需要删减,哪些内容进行保留,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最终让整体的画面能更加轻松、和谐。
03
内容
科学知识与前沿科技的叠buff
市面上有不少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侦探故事书,但大部分更侧重于科普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多就是以动物形象为主角的,做这方面科普是再自然不过的,有的虽然融入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只是起到一个工具的作用。而“侦探菜小白”则是把各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案情进行了深度融合。
作为这套书其中三个分册的责编,在我开始参与图书内容编辑的时候,前面已经有《逃离火星风暴》这一册入选了读书活动的推荐,而由这本书为起点,整套书的策划方向已经发生了转变,为了突出原创科普图书的优势,需要在已经具备的侦探推理、学科知识两大功能点基础上,突出“强国科技”的内容。
少儿科普书承载的科学知识是小读者认识世界、了解科学的起点,而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知识在不断更新发展,科学概念、科学理论也在不断变更、丰富,我们的科普知识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讲述前沿科技的知识恰恰体现了我们原创科普的优势,也是讲好中国原创科普故事的意义。
但是要加入前沿科技的内容并不容易,也不能为了加这些内容而加,不然就失掉了其本身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开始定下的原则就是:这些前沿科技的内容要在故事中对剧情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不是背景板或者打酱油的角色。这就对作者团队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老师一度写得很崩溃,对于是否坚持这个策划方向我们也经过很多次的沟通,但好在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且收获的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以《来自国家公园的信》这册书为例,是一个以“生物”为主题的分册,原来的备选故事,都是比较常规的动植物故事,通过一些拟人的情节,讲述科普知识。从可读性和趣味性来说,质量并不算太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内容并不符合我们对于这套书的定位,也没法与市面上其他的故事做出差异。
因为这套书中的不少案件是有真实故事原型的,所以我又看了一些纪录片,也查了很多新闻资料等,最后我们把落脚点定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上。作者提交的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地下城居民,于是我就把一个关于蚯蚓的生物入侵实例发给了胡老师。
以此出发,之后经过修改,故事有了新的面貌,变得更加富有冲突、转折,同时还结合了关于云南野生象、棕色大熊猫七仔等元素,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人文底色,突出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就和理念,当时我收到故事初稿之后还是非常惊喜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副理事长尹传红老师看过这套书后,还特别肯定了这个故事。
“侦探蔡小白”的故事中还结合了一些关于科学人文的思考,比如在人工智能分册中,围绕机器人是否会有自主意识进行讨论,这就是一个关于科学伦理的探讨。强调这一点的原因在于,目前原创少儿科普还是更重在知识性、技能性的普及,有哲学思考和人文视角的却比较少。
虽然“侦探菜小白”还是以科普知识为主,但我们也希望能在创作时兼顾“人文视角”和“科学内核”,因为少儿科普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更在于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帮助他们养成科学思维,未来能做科学的主人。
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也注意了人文方面的价值传递,比如安全意识方面,像极端天气户外出行的注意事项、救援方面特加入合适的安全措施;环保意识方面,像针对核污水的排放、日常电子垃圾处理等。
在每本书的结尾还设计了专家寄语板块,不仅总结了整本书的主题,更从现实和宏观的角度对孩子们提出展望,引导孩子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未来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国家的命运相结合,运用科学造福人类。从收集到的反馈来看,这些设计还是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04
思路
以IP视角打造原创少儿科普
“侦探菜小白”的主角是菜小白和他的几个小伙伴,每个角色都是蔬菜化身,他们性格不一,各有特色。但它的故事原型其实叫做“青菜侦探社”。从市场推广角度来说,这个名字并不太有识别度,在征求了各方建议后,我们把丛书名改为了“侦探菜小白”,进一步强化主角“侦探菜小白”这一形象,挖掘它成为科普推理的IP潜力,同时又能与作者创作的其他非侦探类的系列(如土豆逗严肃科普)进行联动。
得益于作者团队之前创作视频、剧本等方面的经验,“侦探菜小白”的故事充满了剧情感和画面感,故事悬念迭起,线索伏线千里,图画充满细节,还有深度融入案情的互动游戏,有孩子直呼像是在看侦探电影一般。对于侦探故事来说,这样的呈现方式能大大提升阅读的体验。而这也为整个IP的打造提供了很好的内容基础,后续可以拓展剧本杀活动,甚至舞台剧、动画片等。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也有意识地从打造IP的角度,对一些内容进行调整,比如说在人物角色的剧情分配、个性展现等,因为在菜小白的故事里,一般都是主角菜小白加一个成员的出场配置,菜小白是查案的主力,但其他几位成员也有自己的特长,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有些故事的初稿中,个别角色的特点不够突出,戏份也比较少,这就不太利于整个IP的良性发展。
当然还有一些叙述角度、价值导向的调整,比如查案过程中的道德伦理,将菜小白为了排除嫌疑人,把蚯蚓姑娘不能吃的豆子偷偷放进她的早餐中的情节,改为意外事件,菜小白是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的,更尊重、保护嫌疑人。再比如一些角色设定,燕鸥一开始是类似“网红”的身份,从整个行为设定上来说有博人眼球的倾向,但作为探险博主还可以有更正向的意义,比如为公众科普,展现探险精神等。
在这里还想分享一个有趣的现象,也是我从收集到的读者反馈中观察得到的,就是不管是编辑还是家长,似乎都有些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前面提到这套书中有非常多的细节,解谜环节不止“亿”点,编辑团队真的恨不得把所有可以利用的版面都利用起来,封套、勒口等等地方都藏着谜题。虽然这么设计了,但编辑团队还是有担心小读者能不能破解出来的,因为有些问题连编辑自己都需要动一些脑筋才能找到答案,我们甚至还准备在小红书上多做些解谜的笔记,为读者答疑解惑。
但实际上不少妈妈都在阅读中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原来知道得那么多,观察解谜的能力那么强,还有一些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喜欢看科普,结果也是“真香”了。所以也要感谢这套书的良性互动,让我对小读者们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套书上市之前,虽然也有过焦虑,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它还是有些“盲目”的自信,总觉得如果这样的书都不被读者喜欢,那我们还应该做什么样的书呢?
记得图书即将上市时,我还跟这套书的策划编辑刘蕊老师打了一个比较离谱的“赌”。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我大概是“赌”赢了。有人提到对于编辑来说,一本书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是否得奖、畅销,而在于编辑能否自豪地把书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我想至少就“侦探菜小白”这套书来说,我很开心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版权页的责任编辑一栏上。这也是编辑在作品中自我价值的一种认知与实现。
当然,做书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也时常会感受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在这篇编辑手记交稿之际,“侦探菜小白”第二季的第一本已经差不多成形了。如果说在第一季的时候,那种想要把好的内容呈现给读者的责任感趋近于本能的话,这一次在与作者沟通大纲、敲定文稿的时候,这种心情变得更加清晰而趋于主动了。面对读者的催更,我跟胡老师一边快乐一边焦虑,希望第二季的故事能够有所突破,以更好的面貌,尽快与读者见面。愿“侦探菜小白”的故事能陪伴更多的孩子,一起收获满满的阅读乐趣和科学知识!
校 对:马 葵
编 辑:戴佳运
初 审: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推 荐 阅 读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新媒体矩阵